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全站搜索
新闻详情
 
当前位置
秦皇岛:高跷秧歌闹元宵
作者:admin    发布于:2023-09-04 16:10    浏览次数:
  

  秦皇岛:高跷秧歌闹元宵涂上油彩、穿上五彩绸衣、绑上木质高跷,伴随着锣鼓镲明快的节奏,扭起欢快诙谐的高跷秧歌。每年元宵节,人们赏花灯、吃元宵,对秦皇岛卢龙县潘庄镇“步步高升”高跷秧歌队队员来说,元宵节更有不同的意义。这个时节的演出,是队里持续多年的传统,高跷踩起来,元宵节就到了。2月1日,正月十一,潘庄镇亮甲峪村,得知秧歌队来了,村委会前的小广场挤满了闻讯赶来的村民,大家自觉围成圈,将广场的中心位置让出来。伴随着锣鼓镲欢快的节奏,队员们扮相齐整、脚踩木质高跷出场了。他们踩着高跷,如履平地,双臂根据鼓点节奏摆动,神态动作生动传神。娇羞妩媚的是“妞”、表情夸张诙谐的是“丑”、白净俊俏的是“少”,任是初次观看演出的“外行”也能从演员们传神的神态举止中判断出“身份”。大场演出结束,转为三四人演出的小场,通过编排带有故事情节的小节目展现“高跷秧歌”的技艺和精髓,看着精彩的演出,村民们的巴掌都拍红了。提醒队员注意队列、按照鼓点节奏调整走位,与身穿五彩戏服的队员比,队长张久合很不起眼,可对秧歌队来说,他却是团队的核心所在。是他与妻子孟祥芝多年的坚守和传承,让卢龙高跷秧歌焕发出光彩。“我踩高跷有30多年了,喜欢上高跷是受我妻子影响。”张久合说,孟祥芝的家人擅长高跷秧歌,受家人影响,几岁时孟祥芝便学着大人踩高跷。后来,父辈们上了年纪,扭不动高跷秧歌了,孟祥芝接过“接力棒”,不想让祖辈传承的高跷秧歌被埋没,她免费教授感兴趣的村民高跷秧歌的扭法,并于2008年与丈夫成立“步步高升”高跷秧歌队,努力传承着古老的秧歌技艺,在他们的传承和发扬下,“卢龙高跷”秧歌被评为第五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孟祥芝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。“高跷秧歌与平地秧歌相比对技艺的要求更高。”张久合说,队员们踩的高跷是楞木制作,尺寸分别为80厘米、1米或1.2米不等,根据表演者的身高不同,选择不同尺寸的高跷,演出时保持队伍齐整。踩着高跷,每一步迈得平稳不说,还要做出各种夸张动作,这要求队员们要有扎实的基本功,“开始都走不好,摔跤也是常事,多练习慢慢就越扭越好了。”平日里张久合夫妻坚持带着队员们练功,切磋技艺。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跷演员,光踩得好可不行,神态动作更要到位。”张久合说,“妞”“丑”“老[扌汇]”有不同特点,得把每个角儿的特点摸透了才算扭得好。张久合根据队员喜好、仪态等特点作角色设定,量身为每位队员打造合适的角色,扭出高跷秧歌的“精髓”。“步步高升”秧歌队的30多名队员,都来自潘庄镇所辖的村镇,年龄最小的18岁,最大的78岁。队员们多次参加县里市里的节庆演出,展现非遗魅力和风采。为了让高跷秧歌更好地传承发展,守住老辈人留下的“好东西”,张久合和妻子也努力培养家族中的年轻力量。“我儿媳、孙子、孙媳妇都在秧歌队里。”张久合说,家族中年轻一代的加入,让他传承的决心更坚定和踏实,“后代有人,祖辈传下的好东西才能守得住。”(秦皇岛晚报 记者 唐晓辉 刘双喜 周磊 王鸽)

脚注信息
Copyright 2017 1号站娱乐登陆 All Rights Reserved